功率半導體行業多維度透視:股權、外資、收益與分紅分化邏輯
關鍵詞: 功率半導體 股權結構 滬(深)股通持股 年化收益 中報分紅
功率半導體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賽道,企業的股權結構、市場資金偏好、收益表現及分紅策略等維度,既映射出個體的發展邏輯,也折射出行業的整體趨勢。本文將結合多家半導體企業的股權集中度、滬(深)股通持股、年化收益與中報分紅等核心數據,從多視角解析行業內的分化特征與共性規律。
芯導科技實控人股權集中度最高
股權集中的公司,決策效率通常更高,但也可能存在“少數人主導”的風險;股權分散的公司,決策更趨民主,但也可能因股東間分歧增加協調成本。
綜合來看,芯導科技、華潤微,前五大股東持股集中,且實際控制人在其中占比極高,說明實際控制人是前五大股東中的絕對主導者,對公司決策和治理的影響力極強。
高股權集中度:時代電氣(83.15%)、芯導科技(76.00%)、華潤微(74.60%)的前五大股東合計持股超70%,股權集中程度高。
股權相對分散:亞光科技(22.80%)、*ST華微(24.93%)、蘇州固锝(26.99%)的前五大股東合計持股不足30%,股權分散度較高。
“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”越高,說明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控制力度越強,反之則控制力度較弱。
實際控制人控股力強:芯導科技(70.12%)、華潤微(66.41%)、銀河微電(60.64%)的實際控制人持股超 60%,對公司具有絕對或較強控制權。
實際控制人控股力弱:士蘭微(6.10%)、亞光科技(9.50%)的實際控制人持股不足10%,對公司的控制力度較弱。
時代電氣最受外資青睞
滬股通、深股通是外資通過香港市場投資內地 A 股的主要渠道,持股占比反映外資對標的公司的關注度與持倉力度。
市值大、交易流動性好的公司,更易被外資(尤其是大型機構)配置,時代電氣、士蘭微、聞泰科技等在功率半導體產業中規模更大、知名度更高,核心競爭力更突出,因此更受外資青睞。
高持股比例(外資偏好型):時代電氣(5.7%)、士蘭微(3.91%)、聞泰科技(3.78%)的滬(深)股通持股占比相對突出,說明外資對這些公司的認可度、持倉意愿更強。
中等持股比例(外資部分配置型):新潔能(2.79%)、華潤微(2.29%)、斯達半導(1.78%)等,外資有一定配置,但力度弱于“偏好型”公司。
低持股比例(外資關注薄弱型):東微半導(0.96%)、蘇州固锝(0.93%)、捷捷微電(0.9%)等,持股占比低于 1%;*ST 華微(0.2%)、臺基股份(0.15%)、宏微科技(0.06%)、芯導科技(0.05%)等更是接近零持倉,外資關注度極低。
外資對不同公司的持倉力度差異顯著,整體呈現“少數公司受青睞,多數公司關注度低”的特點。
臺基股份過去兩年收益最高
功率半導體行業過去兩年經歷了周期波動疊加結構性景氣行情。收益領先的公司,多聚焦于汽車電子功率半導體、新能源配套芯片等下游需求爆發的賽道(如臺基、捷捷微電在功率器件領域),業績驅動股價上漲,從而推高年化收益。
收益落后或虧損的公司,可能面臨傳統業務增長見頂、新產品量產不及預期、行業競爭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,如部分公司在成熟制程或紅海市場中,議價權、增速不足。
高收益梯隊:臺基股份(89.874%)、捷捷微電(52.8936%)、*ST 華徽(40.2252%)、揚杰科技(40.2%)的年化收益遠超其他公司,屬于收益領跑者,可能受益于細分賽道高景氣、業績爆發式增長或個股行情催化。
中收益梯隊:芯導科技(32.658%)、士蘭微(21.978%)、新潔能(20.6112%)等,年化收益在10%-30%區間,反映部分半導體企業在行業周期中實現了穩健增長。
低收益/虧損梯隊:華潤微(0.57%,接近零收益)、蘇州固锝(-0.86%)、宏微科技(-3.47%)、斯達半導(-3.48%)、鐠威特(-11.39%)出現虧損,說明即使在半導體行業景氣周期內,也有公司因產品周期錯位、競爭加劇、產能/市場拓展不及預期等因素,未能實現收益增長。
行業整體“少數分紅,多數不分紅”
在列出的 17 家功率半導體企業中,僅 4 家進行了中報分紅,其余13家均未分紅。這體現出半導體行業的一個共性:由于行業處于技術迭代快、產能/研發擴張需求高的階段,多數企業更傾向于將利潤留存用于再投資(如研發投入、擴產、并購等),而非中期分紅。
4家企業的中報分紅規模、力度存在明顯分化,反映出企業盈利水平、現金流狀況及分紅策略的差異。時代電氣分紅力度最大,每股股利0.44元,現金分紅總額5.975 億元,體現出公司盈利強、現金流充裕,且愿意通過高分紅回報股東;揚杰科技分紅力度次之,每股股利 0.42元,現金分紅2.2821億元,同樣反映公司盈利與現金流對分紅的支撐;*ST華微作為帶 “ST” 的企業,仍進行小額分紅,每股0.034 元,總額0.3265 億元,可能有穩定股東信心的意圖;華潤微分紅規模較小,每股0.026元,總額0.3452億元。
13家未分紅企業(如臺基股份、捷捷微電、士蘭微等),未分紅的核心原因多與行業發展階段、企業戰略相關。半導體行業研發投入需求高,產能擴張周期長,部分企業可能當期盈利尚未達到分紅條件,或選擇留存利潤以支持長期成長。
